课堂禁用电子产品:大学“高中化”管理真的好吗?
为加强学风建设,消除手机等电子产品对课堂的不良影响,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4月11日作出《关于课堂禁止使用手机、平板、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规定》,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得以任何理由使用电子产品。如有违反者,任课教师有权制止,并当场收缴,交给各班级辅导员,于学期结束放假时返还学生本人。
从前段时间热议的“成绩单”到现在的“禁止电子产品”,高校的做法不断模糊了大学和高中的边界。诚然,高校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认真学习,但不应掉成年学生的自由支配权。摆脱掉高中思维,把支配权还给学生,把大学生当作成年人看待,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大学管理应有之义。
需要注意的是,学习是一件很私人的事,学校可以引导但不能强制。我们能够理解高校的出发点,上课的时候禁止使用电子产品这样学生就能好好听课,认真学习。显然,这个因果关系不太牢靠。想学习的人在什么环境都会努力学习,不想学习的人靠外界约束也很难奏效。因此,高校这样做也难逃的走向。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,对自己的行为有自由支配权,高校此举有越界管理的嫌疑,也缺乏对学生人权最起码的尊重。雷火竞技
还应看到,大学的意义并不是只有学习一点,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,并给予其空间去探寻自身全新的可能性。因此,高校对于学生成绩的追求值得深思。大学培养人才,不应只定位到学习成绩,过于功利化结果化的教育,只会湮没掉学生个性,培养出只会考试的“学习工具”。
我们也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些支持的声音,不难猜测,赞成此举的人群,除了部分老师,更多的就是家长群体了。这一点从之前的浙江大学寄学生成绩单给家长也能看得出来。很多家长始终无法摆脱自己对孩子的把控,他们也一直有一句话来强化并解释这种思维,即“只要我活着你就永远是孩子”。在这样的逻辑中,孩子无论到了什么年纪都无法完全“断奶”。这条隐形的“脐带”,可能会影响个体成长始终。
个体最起码的权利,就是能够自主定义自己的人生。学校和家长不应以负责之名去捆绑束缚个体的自由发展。一味地越界管理只会让个体难以长大、成熟,更难以面对复杂的世界。家长要学会放手,大学也应告别“高中化”管理。把成长的空间还给个体,才是该做的事。
关注雷火竞技